廿年前我還在高中時,在沈迷了幾年柏楊的著作後,開始喜歡上楊照的書,他的
 
社會評論讓我每每拜讀時每句每段都要用腦去思索,已經忘了詳細的內容,只記得
 
那樣的思路邏輯與分析拆解讓我很著迷。
 
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島嶼,很多知識可以及時吸取,我現在在歐洲,仍從每天超過
 
兩百封的廣告email中萃取少數但已經豐富有營養的活動訊息,如來自工研院、
 
資策會、經濟部、科學人、天下、商週等等,都發出的活動或研討會的邀請。
 
我曾一陣子熱衷於奔走這樣的活動,上司觀念老舊不支持,我就自己付錢請假參加;
 
現在回想起來,那樣的活動其實讓我對於活動的理念,未必能有多深廣的瞭解,許多
 
課程設計是好,但是執行起來只能點到為止,於是大多數研討會都以爭議收場
 
但是那種「活力感」卻讓我樂於置身其中;辦的人用心但是無奈,參加的人有渴望但
 
通常失望,而我只汲取那股活力,那股一開始想要更好更進步的初衷熱誠。
 
楊照提過在海外流離的華人關心台灣這個島嶼的觀點,對於我來說那是不止於一個
 
島嶼的變化,也是整個中華民族找尋對世界觀點的過程;和年輕朋友對話最後總會
 
聽到「台灣加油喔!你也要加油喔!」的結尾,但是到底什麼是加油?
 
哪裡是加了很多油想要去的地方?難道是年輕一代要「加油」在島嶼內勉強存活後,
 
用漸被侵蝕的台灣經濟實力去抵抗世界經濟急速的變化,然後同時要「加油」去爭論
 
誰才是華人的班長嗎?還是,要跟其他華人一起合作、攜手,為擁有類似文化與
 
共有語言的同祖同宗的民族來「加油」呢?…
 
這是一個從立足點的眺望關鍵,也應該才是一個世界新分工模式的基本思考態度。
 
violet_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ma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